柯赛分享:智能标识是否有利于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2019-08-26

随着城市的极速扩张,人口密度短时间内大幅度升高,给城市的交通出行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大家可以最直观的感受就是现状不管去哪里,不管以什么方式出行,到处堵车,去旅游景点看到的不是风景,而是密密麻麻的人群,当然你要是说人群也是一道风景,那就另当别论。从表象看,这是交通管理的问题,究其根本原因,还是资源的分配问题,城市能够吸引人,说明可分配的资源和机会充足,然而实际上基础设施配套的增量往往跟不上人口急剧膨胀的速度,所以才会出现扎堆的现象。那么,交通拥堵的问题就无解吗?由于各方的出发点不一样,这个暂时还很难下结论。但是从标识行业的角度来看,可以从管理的角度着手,对实时交通路况进行全方位的监控,并将这种信息经过有效的运算,通过智能数字标识牌即时发布出来,这就是智能标识在交通管理领域的一个典型应用。


柯赛分享:智能标识是否有利于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目前来看,除了深圳这种对前沿技术比较敏感的城市在尝试智能交通标识,其他地区可能还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一个新事物的出现很难一下子被市场所接受,需要一个过程,那么目前高端标识厂家在推动的智能交通标识是否真的有利于缓解交通拥堵问题呢?由于市场的反馈还不具备统计的价值,但是从理论上分析,大家将智能交通标识与传统标识进行3个角度的比较,再下结论还不迟。


1,从标识牌的功能角度比较,传统交通标识牌与智能交通标识牌的功能可以说是一致的,都是为人们提供便利的导视导向服务,但是二者的差异是很明显的,传统交通标识牌的信息承载量是有限的,一块牌子做好了接下来几年就一直是固定的样式,如果哪里多修了一条路,多了一个重要的目标建筑,或者多了一个出口,就必须重新设计制作并安装全新的交通标识牌来与最新的信息匹配;但是智能交通标识可以理解为多功能的,信息随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变更,有新路有新建筑,都可以换掉。晴天雨雾天也都呈现不同的内容,比如在雨雾天加大标识牌上面图文信息的亮度,晴天则适当减弱,这都是人性化的服务细节,通过智能交通标识可以很好的实现这种效果,但是传统的交通标识则无能为力;


2,从标识牌的联动性能角度比较,用标识行业的专业术语来说,标识是有级别划分的,一级二级三级四级标识就是为了把标识系统与服务对象之间的关系理清楚,这样才能更好的为用户提供服务。大家知道传统的交通标识为用户提供导视导向服务是单向进行的,也就是说是不可逆的,顺序是不可改变的,即使在下级标识系统中出现了一些问题,这种单向指引的作用一直在进行着,随着时间的推移,下级出问题的地方必然会发生更加严重的拥堵,这就是交通拥堵问题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不管是民间还是管理层,似乎都对这个问题并没有深刻的认知,当然深圳已经在探索,智能交通标识的出现正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智能交通标识同样是一套系统,由各个节点的数字标识牌共同组成,形成一张网络,对每个节点的交通路况都可以进行实时监控并即时反馈到控制中心,控制中心再根据实时路况动态地对交通进行分流,通过各个节点处的智能交通标识牌为堵的地方减少导流,为稀的地方增加导流,最终达到一种动态平衡的整体状态;


3,从交通管理成本的角度比较,在出行的高峰期,大家可以从交通繁忙的路段看到这种类型的临时标识牌,这些临时标识牌五花八门,目标大部分是限制人流和车流,同时各地方还会投入大量的人力予以保障这些交通标识牌的作用得以发挥,总体来说,人力物力投入是巨大的,对交通拥堵的缓解情况也并不是很理想,甚至出现一些相反的结果。智能交通标识不但节省物力成本,还可以节省人力成本,因为智能交通标识系统是可以联动的,无需为了某个片区某条路临时增加新的标识牌,也无需配备大量的人力,这样一方面缓解了交通拥堵压力,同时大幅度压缩了交通管理成本;


从上述的多角度比较来看,再回答“智能标识是否有利于缓解交通拥堵问题?”,答案不言而喻,可以缓解。


面对日益突出的交通拥堵问题,人们常说把路修得再宽一点或者多开几条路,但是很少有人会关注交通导向的逻辑问题,交通系统中某个节点出现问题的时候,上一级还在源源不断的为其导流,这个问题就不是路有多宽的问题了,路再宽照样会被堵死,而且越堵越长,要解决这种交通拥堵的问题,除了多修路、加强交通违法监管,还需要从根本上改变思路,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把“堵”和“梳”的关系搞清楚,再从科学的角度去解决问题,相信假以时日,大家的出行将会变得更加顺畅。


本文由柯赛标识原创,首发柯赛官网,转载请保留版权,违者必究。

分享:
XML 地图 | Sitemap 地图